10月16日,我国能源领域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日”:
全球首个陆上商业模块化小型反应堆“Weeklong 1”成功完成首堆冷试
首个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基地正式启用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全面投产
三个“第一”级成果的集中实施,展现了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
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
“第一周”全球首座冷试堆成功
首座“一周一号”堆冷态性能试验于16日顺利完成,为后续堆装料和商业运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第一座陆上商业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位于海南昌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模块化小型反应堆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测试。 16日完成的冷功能试验是核电站一次大型综合专项调试试验。这是对反应堆整体性能的首次全面“实物审查”,以确保后续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玲珑一号”还将按计划开展热性能试验、关键试验等试验工作。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0亿千瓦时,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万吨,相当于每年种植750万棵树。
促进火电、新能源稳定输送
西北首座百万千瓦调峰火电厂
16日8时,甘肃长乐电厂扩建工程6号机组完成168小时全运行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目前,该项目6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全部投运,也标志着我国西北首个1000千瓦调峰火电项目建成投产。
昌乐电厂60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项目总投资205亿元。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能源建设项目。 1-4号机组是国内首个配套±800kV七少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火电项目,主要带来新能源。 5、6号机组为甘肃省自用、调峰供电。可支撑甘肃河西新能源基地年出口330亿千瓦时,助力稳定火电和新能源输送。
我国第一
国家德epwater油气应急救援基地启用
10月16日,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基地在海南省澄迈县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正式使用。我国南部海域海上油气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此次使用的国家海洋石油和海上紧急救援海南基地总面积超过11000平方米,配备应急车间和实训场,并配备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水下3000米应急高效水下溢油回收装置,能够快速密封、高效回收溢油。
近年来,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重点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但应急资源较少能够有效应对海上油气井井喷、失控井喷等灾难性事故,具备应急水上救援能力的设施难度较大。稀缺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
目前,国内海上钻完井作业最大水深已达到2700米,部分作业要应对地层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控制风险高、难度大。依托国外队伍入境开展应急救援,一般响应时间为30天左右。海南基地启动后,应急力量可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
此次启用的国家海洋油气应急救援海南基地依托“深海一号”等深水及海上救援任务重大工程,加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经济能力和生态保护能力”。
核能创新
在系统系统优化方面
升级应急防护后
三个“第一”成绩
勾勒出建设能源力量的清晰轨迹
中国正在自主突破筑牢能源安全壁垒
实践不仅仅是基准测试
为世界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